人人适用的家庭理财框架

Brad Chen
Jan 5, 2021

--

昨天发了理财系列的第一篇文章《普通人必须了解的8条理财常识》,很多朋友看懂了,但也有朋友比较心急,直言”写得好虚啊”,或者直接来问”比特币现在还可以买吗?”、”有没有什么好的美股推荐?”

确实,所谓“常识” (英文 common sense),字面的意思就是“普遍的共识”,显而易见,甚至有些乏味。人们总是对立马可以变现和暴富的捷径更感兴趣,但结果往往是追涨杀跌一场空。

有时候只需要一个简单的认知,就可以破除很多不切实际的想法。比如,美股标普500指数十年期回报的历史平均值仅为6.3%,有人统计了美国355只共同基金36年的业绩表现,仅有24只(6.7%)能打败标普500指数。我前面那篇文章引用的数据,长期来看,普通投资者几乎是所有资产类别中表现最差的,甚至低于现金!

牛市中会涌现出非常多的“股神”,今年就有一位 David Scott Portnoy 在社交媒体上狂喷巴菲特“廉颇老矣”,认为自己才是当下的“股神”。

然后,巴老还真发了告股东书宣布退休并让贤了。这当然是玩笑。

投资圈人称T神的乔尔·蒂林哈斯特在《大钱细思》中有一段话说得特别好:

“人类想要的很多东西都存在隐性成本,比如行动、刺激、乐趣、舒适、认同、名望和特权。当然,硬币总有另外一面,忍耐、无聊、焦虑、勇气、痛苦、孤独,像个书呆子,甚至大智若愚,这些反而可能使人收益。

你愿意承受痛苦、孤独、焦虑来换取超额回报吗?从个人的角度来说,我能够承受无聊,但我并不愿意承受太多的痛苦。

我毫不掩饰地承认,在波澜壮阔的牛市行情中,我的投资表现非常一般。”

乔尔·蒂林哈斯特(Joel Tillinghast)

国内投资圈称他为T神,现任富达低价股基金掌舵人,被誉为彼得·林奇接班人,拥有30余年基金管理经验,迄今已连续28年管理富达400亿美元基金,以年化13.8%的回报率大幅超过指数。

如果理财是人生的重要功课,会影响到你自己以及整个家庭一生的幸福,为什么不耐心地花一点点时间,放下迷思,在一开始动手前搞搞清楚呢?相对于一生来说,花一个礼拜、一个月的业余时间真的不算什么,但从此你就有了甄别真伪并做出明智选择的工具,而时间会不断通过复利的奇迹来回报你。

我想借着这几篇文章把自己理财的心得体会和教训都分享出来,本来第二篇是要写2020年我的投资理财实践总结的,但想了想,还是先来说说如何构建一个稳健的家庭理财框架吧。还请各位能多点耐心,后面会谈到美股和比特币的。

一个处理复杂问题的方法

也许是多年工作和创业形成的习惯,我在处理复杂一点问题的时候,惯用的一个方法是:

认知→框架→目标→策略→执行→优化

具体来说就是,对于一个新的领域,首先开放地学习、了解清楚它的核心认知,规避低级错误,抓住重点,逐步收敛形成一套有效的认知框架,然后结合现状、制定可行的目标,目标决定策略,策略服务于目标,再细化成执行事项,然后不断地在执行中反思优化。对于投资理财,我也是这么操作的,目前来看,效果还不错。

一个稳健的家庭理财框架

先用一张图来概括我个人的家庭理财观,后面会具体展开,说明为什么这么来画,以及每一层的意思。其实每一部分都值得单独写一篇文章,本文只是简单说明一下。它可能和你在市面上常见的按照流动性或者资产类别来画的不太一样,但我认为那些都是更细节层面的问题。

一个家庭(包括单身)的财务,首先分为资产和债务两大部分。罗伯特·清崎在《富爸爸穷爸爸》中提到,致富首要是明白资产和负债的区别,进而控制债务,持续买入资产。简单来讲,资产就是能把钱放进你口袋里的东西,比如股票、债券、基金、房地产、理财产品等;负债就是把钱从你口袋里拿走的东西,比如贷款买车买房、信用卡购物等。有时候,人们会产生误解,比如同样是房产,自住房其实是负债,你住在里面消费房子的使用价值,支付贷款的本金和利息;而出租房投资房是资产,因为房屋租金能产生现金流,房产增值能带来收益。

  1. 职业/事业

我把职业/事业放在了资产的最底层,理由在前文已经解释过,除非是富二代或者中了彩票,我们财富的基础是事业。如果大学毕业开始工作,事业会伴随我们几十年,除了是我们生活的保障,提供源源不断的投资资金,还具有比任何投资品更大的增值潜力。

所以,千万不要本末倒置,尤其是在事业的早期,一定要把时间和精力尽量花在你的事业上,学习学习再学习,不断进步。理财不会让你发财的,但事业可以。

2. 保障型保险

世事无常,生老病死,充满了不确定性。保险可以让你用非常低的成本来购买一份保障,对冲这种不确定性及其造成的破坏,减少很多后顾之忧。保险的产品越来越多,如何选择?

我之所以在保险前面加一个”保障性“的定语,是因为我觉得保险的首要功能是保障,而不是赚钱。不同的金融工具有不同的功能,试图通过保险来获取收益,偏离了本质。另外,这个世界上就这些投资标的,无论是保险公司还是基金公司,最终都是落在股票、债券、大宗商品、房地产等,保险公司凭什么能比专业的投资人做得更好呢?多一道,大概率会提高成本,降低收益。

所以,对于保险来说,保障功能是最重要的。列出你最担心、最需要防范的风险,比如,家庭主要经济支柱因为意外伤亡造成失去收入,无法偿还房贷?因为得了重病,难以承担昂贵的医疗费用?每个家庭情况可能不太一样,需要根据自己的需求,来购买保险。

对我来说,我目前只购买两种保险:

  • 定期寿险。定期寿险属于消费险(到期保费没有返还),条款最简单,投保期内身故就赔偿。因为简单,你可以清楚地看到不同公司每百万保额的保费差异。目前市场上的定期寿险,每年付出1000元,就可以获得100万的保额。你只需要看健康告知是否符合、免责条款多少、保费高低即可。根据需求,选择最便宜、长期可续保、保费水平低的就可以,记得从信誉良好的保险公司购买。
  • 重大疾病。因为环境污染、饮食卫生、压力和生活习惯等原因,现代人得重大疾病呈现越来越低龄化,尤其是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有房贷车贷,突然得了重病,会给家庭带来巨大的问题。虽然有医保,但覆盖范围还是不够的。所以,最好另外购买商业保险,补充这一部分。每家公司的重疾险包括的疾病种类会有差异,可以根据家族病史和自己的身体状况相应来选。投保的金额,足够覆盖风险即可,太多和太少都不好。

3. 永续/全天候投资组合

事业和保障之后,再上面一层就是投资了,我把它分为两部分:“永续/全天候投资组合” 和 “投机组合”。

永续和全天候意思接近,就是说这个多元投资组合能应对任何经济环境,无论繁荣、衰退,无论通胀、紧缩,都可以保护你的资产,不需要太操心,长期稳定增值,获得市场平均收益。而且和后面的投资组合不同,因为价格波动小,如果你突然急需用钱,随时都可以套现出来,不用担心因为卖在市场低位带来的损失。真有这样的好事?是的,亲测有效。具体如何构建,我后面会单独写文章来说明。

4. 投机组合

但是,人往往不满足于市场平均的回报,我也是。打败市场,获得更高的收益,是很有成就感的一件事。也许你还年轻,觉得输得起;或者你觉得有能获得超额回报的资源、认知、能力;或者你看到别人炒美股、买比特币赚钱了有点心动;或者你就是想赌一把。这些都可以理解,你可以用”投机组合“来做这些事情,但要记得只用全部亏掉也能承担的钱。另外,不同的投机资产有不同的周期,比如股票没几年就会有一次较大的调整,彼得林奇说过,如果这笔钱3年内要用,就不要拿来买股票。

永续组合是必须的,而投机组合不是,投入多少因人而异。

5. 现金

Cash is reality. 一文钱难倒英雄汉。说的都是这个道理。现金也许不能带给你什么回报,但日常生活中很多开销,只能用现金。所以,在进行任何投资之前,你至少需要留出能维系3–6个月生活的现金,包括但不限于:

  • 衣食住行
  • 赡养父母
  • 按揭还款
  • 水电煤网络
  • 非经常性支出,如聚餐、礼金、旅行、学费等

另外,当其他资产暴跌的时候,如果手上有现金还可以逢低买入。所以,现金很重要。

6. 信用卡

在大城市,我们已经习惯刷信用卡来购物和消费。信用卡和”先消费后还款“的理念深入人心,消费主义也是当下的主流文化,甚至一度被提到了”消费就是爱国“的高度。微信支付宝等手机钱包服务,又让我们刷卡的时间缩短到零点几秒,快到脑回路都还没来及运转,钱就花出去了。再说,反正要一个多月以后才还呢,感觉不是自己的钱一样。但是,欠的债,最终还是要还的。理性消费,量入为出,什么时候都不过时。

要达到财务自由,无非只有两个办法,开源和节流。减少不必要的消费,控制债务,多投资。

7. 自住房按揭贷款

自住房其实是一种负债,这点我在十多年前读《富爸爸穷爸爸》就以为知道了。但纸上读来终觉浅,直到最近我才真正理解。大约十年前,我在上海浦东买了一套4房3厅3卫的大平层自住,低密度国际社区,坐拥最好的湖景。这些年确实享受到了,但现在想想,真有必要住那么大的房子吗?家里就三口人,书房和客房长期空着。因为工作忙,平时回家也就睡个觉,在家的时间远不如阿姨长。而房子大了,需要的维护保养的事情也多,成本也水涨船高。其实相当于每个月花了几万块在消费这套房子的使用价值。如果住一个小一点的房子,把多出来的钱再投资一套房子,可能早就可以退休了。

所以,我的建议,自住房合适就行,控制好成本和还款金额。

说到这里,估计很多朋友会不同意,毕竟过去这些年买房子是国内很多人资产增值的主要手段,包括我自己,很大的财富积累来自于早些年非常激进的买房。记得2005年读MBA的时候,有个来自法国巴黎的教授,拼命劝我们买房。他说上海一定会变成巴黎一样的国际大都市,全世界的人都会来买房。巴黎在年利率8%的情况下,房子涨了20多年。上海房贷利率这么低,太划算了,你们有钱就要买房。当时听他话的同学都赚到钱了。我澄清一下,我没有说不要买房,而是让大家要区分自住房和投资房的差异。关于买房,咱们有机会再详细讨论。

结论

最后总结一下,基于上一篇的8条理财常识,本文我给大家提供了一个稳健的家庭理财框架。投资策略因人而异,每部分的比例因而也不一样,但总体思路是适用的。

下一篇我想具体谈谈如何建立一个全天候的家庭多元投资组合,既简单好维护,又能获得不输给股市的平均回报。敬请关注!

--

--